2007年8月31日,星期五(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四版:视点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食品安全大如天
  本版策划 王树范
  撰稿 本报记者 姚力 曹志男
  通讯员 徐俊慧
  摄影 本报记者 陈立波
    
  今年8月,我国政府决定,针对当前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将在全国范围开展为期4个月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8月25日,我省举行了规模宏大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千人誓师大会,这也标志着作为全国专项整治行动4个示范省之一的浙江省,正式开始了为期4个月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整治重点:
  食品、消费品等重要工业产品、“黑心棉”、起重机械和进出口商品。对有过质量违法行为、国内外消费者投诉、国内外媒体曝光过的企业及生产假冒伪劣的黑窝点,涉及安全类产品质量违法行为的企业。
    
  整治阶段:
    本次专项整治行动将分三阶段打好三大战役。
  8月24日到10月20日——打好食品安全攻坚战,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重点将开展以白酒、豆制品及加工点、饮用水、实用油、方便食品等五类产品为重点的“五大冲击波行动”,大力开展对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的治理整顿。
  10月21日至11月20日——打好许可证和强制性认证等涉及健康安全的产品安全保卫战,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稳定。重点开展消费品等工业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打击“黑心棉”专项行动、特种设备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11月21日至12月20日——打好进出口产品安全阻击战,把好厂门国门。
   
  记者现场实录

    杭州:给知名食品企业“挑刺”
    8月25日,杭州市质监局对辖区内的80余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了突击检查,查获万元以上大案26件。两天后,该局执法人员兵分四路,开始了第二波检查行动,执法人员重点对城乡接合部的食品小作坊进行了清查,一些平常隐匿在民房中偷偷生产的家庭式作坊,纷纷现出了原形。
  8月29日,第三波专项整治行动开始。记者现场跟随杭州市质监局稽查支队一科的执法人员,对下沙工业园区的食品加工企业进行了的检查。
  “这次检查的重点是工业园区内的知名食品企业。”执法人员告诉记者,此次检查对象与前两次有所不同,一些平时食品质量做得比较规范的企业也被纳入了检查范围。
    在杭州丘比食品有限公司的原料仓库内,检查人员发现了不少问题。比如,石家庄某企业生产的白米醋和名为“无水醋酸钠”等原料标签上未标注QS标志。又如,该厂的原材料洋葱粉外包装上无任何标识、生产日期、厂址等。
    随后,执法人员又对杭州心隆食品有限公司进行了检查。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这家公司生产的就是深受杭州消费者喜爱的“浮力森林”系列产品。
    在该厂家的原料货架上,检查人员在普洱茶饼上没找到厂址及QS标识,这批原料数量总计有5977块。公司工作人员解释说,该批茶叶是以赠品方式搭销的,产品是2003年购入的,当时还未强制执行QS认证。
    针对两家企业出现的一些问题,执法人员对厂方提出了整改要求,并当场封存了不能提供相关质量证明的加工原料。
    随后,执法人员又突击检查了杭州仁上仁食品有限公司。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家食品公司的地上到处是生产线上流下来的水,检查人员不得不小心行走,无论是生产车间还是原料仓库,都弥漫着难闻的气味。面对检查人员的到来,工人们仍旧忙碌着加工馅料,穿套鞋的、衣服敞胸的、不戴手套的,什么样的装束都有。
  “你觉得自己的生产环境如何?”回答检查人员的提问时,这家公司的负责人显得理直气壮:“比起QS标准还差点,但我们的卫生在小企业里算是可以的了。”据这位负责人介绍,工厂每天生产1吨左右的各种原料,分装后给杭州很多食品厂送货,在送货记录上,天味、天香等企业的名字排得很满。最后,执法人员决定对该公司的产品进行抽样送检。
    
  金华:给金华火腿“上环”
    8月30上午,记者在现场看到,金华市幸福村的一家火腿生产企业的厂房中,诞生了第一只套上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标签环的金华火腿。“和阳澄湖大闸蟹一样,今后消费者购买正宗的金华火腿只要看准保护环。”金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徐建表示,火腿上的“环”一方面是为了标注金华火腿的原产地保护,另一方面则展现了金华市全力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专项整治行动的信心和决心。
    从25日开始,金华市质监系统立刻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食品安全攻坚战、许可证和强制性认证等涉及健康安全的产品安全保卫战、进出口产品安全阻击战等“三大战役”。
    检查的第一天,记者随执法人员来到金华市婺城区汤溪镇一白酒店。简陋的店堂内摆满了塑料酒瓶和小酒缸,其营业执照上写着的经营范围是白酒经销。虽然店主郭某称自己销售的白酒是从别人那里进来的,但在店外面悬挂的招牌上却写着“来料加工纯粮烧酒”的醒目字样,执法人员也在店铺边一简陋小屋内发现300余公斤的酿酒原料,地上晾着谷糠,制酒设备尚有余温。这是一个典型的无证制作白酒的小作坊。检查人员随即依法查封了郭某无证生产的成品白酒。“我们在整治中发现的问题主要是无证生产。”金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处主任叶跃成告诉记者,从目前的整治结果中发现,一些家庭作坊式的食品加工点往往都是无证生产。
    在兰溪,金华市质监局会同兰溪分局20余名工作人员分别对3家酱腌菜生产加工作坊进行突击检查。检查人员发现3家加工坊不仅没有加工酱腌菜的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食品生产许可证等相关证明,而且生产条件简陋、环境卫生脏乱,现场更是弥漫着一股股异味。“这是典型的食品生产加工黑窝点!”执法人员立刻扣押了3家店违法生产加工的45.49吨榨菜、笋、水萝卜、白菜、大蒜等酱腌菜。
    而早在8月28日下午,金华婺城分局执法人员查处了位于长山二村的一处无证非法牛油加工点。记者赶到现场时,一锅牛油正在土锅里热气腾腾地熬制着。“请出示您的生产许可证。”面对执法人员的要求,加工点负责人徐某只得承认自己并没有相关证件。执法人员当场查封了500千克牛油。当天下午,执法人员还查处了两处非法生产食用油的加工点。
    记者了解到,专项行动展开的前3天,金华市质监系统已出动执法人员215人次,检查大中型企业5家,小型企业作坊57家,当场处罚5起,立案查处案件24件,涉案货值36.8万元。
    
  案例曝光
  8月26日,龙游县质监局在全县范围内的白酒专项整治行动中,查获一家白酒生产企业涉嫌无证生产,工作人员依法对其成品进行原地封存,并拆除了该企业的相关生产设备。
    当日,执法人员在检查中发现,该白酒生产厂家没有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另外,执法人员还在现场发现,该加工点在生产时使用米糠、麦麸等不符合要求的原料加工饮用白酒。执法人员当场把涉嫌无证生产的成品白酒约800千克、发酵原料9池进行原地封存,并拆除灶头。
    据了解,该加工窝点除了被没收相关物品外,还有可能面临高额的罚款。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对于不符合法定要求生产销售产品的,除没收违法所得、产品和违法生产工具、设备、原材料外,最高可罚货值金额的20倍。
    该业主还因暴力对抗执法人员执法,被当地公安部门刑事拘留,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处理中。
    
  法规链接:
    为进一步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进一步明确生产经营者、监督管理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的责任,国务院最近出台了《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此次颁布的《规定》呈现了几大亮点:
  强化了经营者的主体责任
  《规定》第9条规定:生产企业发现其生产的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应当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通知销售者停止销售,告知消费者停止使用,主动召回产品,并向有关监督管理部门报告;销售者应当立即停止销售该产品。销售者发现其销售的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应当立即停止销售该产品,通知生产企业或者供货商,并向有关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加大了处罚力度
  《规定》第3条规定:生产经营者应当对其生产、销售的产品安全负责,不得生产、销售不符合法定要求的产品。对不符合法定要求生产销售产品的,除没收违法所得、产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的工具、设备、原材料等物品外,最高可罚货值金额的20倍(产品质量法规定最高为3倍)。
  强化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的责任
  《规定》第10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纳入政府工作考核目标,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产品安全监督管理负总责,统一领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协调机制,加强对行政执法的协调、监督;统一领导、指挥产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依法组织查处产品安全事故;建立监督管理责任制,对各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评议、考核。质检、工商和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所在地同级人民政府的统一协调下,依法做好产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